伊人手机在线视频,九色网站在线观看,天天射av,国产一级淫片免费,国产专区视频在线观看,三级国产精品,中文字幕第5页

楊海峰受邀中國冶金報訪談一:如何再壓減3000萬噸鋼鐵產能?
發布日期:2018-03-14    作者:李長慶    
0

楊海峰受邀中國冶金報訪談一:如何再壓減3000萬噸鋼鐵產能?

 

本期嘉賓

唐復平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陳繼壯 全國人大代表,本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李利劍 全國政協委員,安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夏文勇 全國人大代表,新余鋼鐵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王樹華 全國人大代表,裕華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

孫朝暉 全國政協委員,鞍鋼集團釩鈦(鋼鐵)研究院釩鈦冶金研究所所長

高    峰 全國政協委員,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場外同期聲

楊海峰  陜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張天福  山西立恒鋼鐵集團總經理

王永勝  山東泰山鋼鐵集團董事長、總裁 

 

主持人:劉加軍 楊小光 何惠平 張鷹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2018年鋼鐵去產能目標: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將繼續破除無效供給,堅持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嚴格執行環保、質量、安全等法規標準,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這些目標和要求,為鋼鐵行業進一步化解過剩產能,嚴控新增產能,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持續、深入、持久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明了方向。

本期《兩會會客廳》邀請來自鋼鐵行業及相關領域的部分代表、委員,請他們結合對政府工作報告的理解,談談今年鋼鐵行業如何維護已取得的去產能成果、如何完成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的任務。

近兩年,隨著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全面取締“地條鋼”的深入落實,鋼材價格反彈回升,全行業效益大幅好轉。在企業利潤回升的情況下,鋼鐵行業完成今年壓減3000萬噸左右過剩產能的任務十分艱巨。您認為,去產能工作該如何深入推進?

唐復平:企業應該認識到,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壓減鋼鐵過剩產能,既是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新的一年,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繼續堅持以“三去一降一補”為重點,以“瘦身健體”為抓手,持續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陳繼壯:中國鋼鐵工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當務之急是要做兩件事。一是必須把去產能這件事干到底,二是必須加強技術創新,提高我國鋼鐵行業裝備水平、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我認為,去產能工作到了現在這個階段,要注意限制一些大型鋼企的產能,因為他們的效益較好,在去產能上要困難一些。   

李利劍:近兩年來,國家在打擊”地條鋼”、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方面力度很大,也收獲了很好的效果。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嚴格執行環保、質量、安全等法規標準,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今年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全行業一定要全面貫徹執行國家政策,完成3000萬噸左右產能的壓減任務。

王樹華:河北省武安市創新去產能辦法,建立了全國首家縣級產能交易互助平臺。通過該平臺,16家民營鋼鐵企業壓減煉鐵產能931萬噸、煉鋼產能818萬噸,3家鋼鐵企業整體退出。在具體操作上,2013年~2017年,企業共拿出40多億元資金,在符合國家規范條件的前提下,由不壓減產能的企業出資金,讓壓減產能的企業得到一定補償,較好地解決了“怎么去”“去誰的”“去后怎么辦”等問題。

目前,在武安市產能交易平臺上,每萬噸生鐵、粗鋼產能指標價格為400萬元~500萬元,而國家和河北省的獎補資金合計為60萬元~70萬元。隨著去產能的強力推進,相對落后的裝備基本已被壓減,再壓減的都是符合國家規范條件的裝備,壓減產生的資產損失巨大。因此,建議國家提高去產能獎補標準,以激勵更多企業積極主動去產能。

為確保去產能工作深入推進,我國一方面應制定嚴格的環保標準,倒逼環保不達標的企業退出;另一方面應加強政策激勵,提高企業的“環保積極性”。

孫朝暉:過去6年,鞍鋼攀鋼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攀鋼在2017年終于實現扭虧為盈。這得益于攀鋼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自2014年以來,攀鋼累計削減粗鋼產能362萬噸,占攀鋼總產能的26%。雖然2017年以來,鋼鐵企業效益顯著好轉,行業運行也呈現出穩中向好的態勢,但是目前鋼鐵行業持續性盈利的基礎還不牢固,今年還是要乘勢而上,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

圖為夏文勇代表(右一)正在接受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冶金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陸聞言(中后),中國冶金報社副總編輯熊余平(左一),《中國冶金報》記者何惠平(中前)專訪。(本報兩會報道組記者 顧學超 攝)

隨著利潤回升,最近一些企業開始有了新增產能的沖動,新上鋼鐵冶煉項目的意愿非常強烈。僅2017年第四季度,就發現了至少8起企圖恢復“地條鋼”生產的案例,這說明完全覆滅“地條鋼”的壓力仍然不小。您認為在嚴控新增產能、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方面,今年應該怎么做?

夏文勇: 隨著化解過剩產能、打擊“地條鋼”的推進,螺紋鋼價格由2015年12月份的1700元/噸左右,逐漸回升至如今的4000元/噸左右。在市場機遇的刺激下,各地鋼企紛紛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鋼材產量創近年來新高。不過,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力度并沒有絲毫放松,比如,國家開展了多輪巡察工作,針對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嚴控新增產能采取了許多有效措施。再比如,在提高鋼材質量標準方面,國家將從2018年11月1日起執行螺紋鋼新標準,硬性禁止采用穿水工藝生產的低品質螺紋鋼在市場流通。在國家政策相對完善的情況下,行業要做的,是堅決擁護國家相關政策,并大力推進落實,推動行業實現轉型升級。

維護去產能成果,須構建防范鋼鐵產能過剩長效機制,提高對去產能工作的反復性、長期性、艱巨性的認識,嚴密監管并打擊“地條鋼”死灰復燃、中頻爐改電爐等“開歷史倒車”的行為。同時,對于實施產能置換的新項目,除按現有政策履行事前置換程序之外,還要建立事中事后的長效監管機制;對于弄虛作假、明減實增等行為,要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終身追責。

高峰: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新增產能之前,全行業首先要從認識上達成一致,認識到傳統的粗放發展模式與國家根本利益之間的矛盾。企業必須認識到,當前,中國粗鋼產量已經占到世界的一半。我國鋼鐵產量不可能再像原來一樣高速增長,鋼鐵行業應逐漸由原來的增量發展階段向減量發展階段過渡,由原來的規模擴張階段向集約高效發展階段過渡。這一方面是由于市場容量的有限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去產能促進了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了內生增長。此外,從對外經貿關系的角度來看,鋼鐵領域是美國、歐盟對華貿易政策的重大關切點,是外貿摩擦的“重災區”。因此,從各方面來看,傳統的粗放模式都不符合國家基本利益。企業應堅定信念,克服一切障礙,堅定不移地將去產能進行到底,同時加大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投入,著力補齊短板,促進全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李利劍:從國家的角度來看,企業粗放式發展會帶來方方面面的問題。這是國家政策不允許的,也是老百姓不答應的。相信國家會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防止新增產能和“地條鋼”死灰復燃。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環境治理,實行環保限產,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鋼鐵企業只有朝著生態轉型、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轉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闖出一條生路。

圖為孫朝暉委員(左)正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楊小光專訪。(本報兩會報道組記者顧學超 攝)

場外同期聲

楊海峰  陜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張天福  山西立恒鋼鐵集團總經理 

王永勝  山東泰山鋼鐵集團董事長、總裁 

1.近兩年,隨著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全面取締“地條鋼”的深入落實,鋼材價格反彈、回升,全行業效益大幅好轉。在企業利潤回升的情況下,鋼鐵行業完成今年壓減3000萬噸左右過剩產能的任務十分艱巨。您認為,去產能工作該如何深入推進?

 

 

楊海峰: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未來企業發展將更加注重“品質”和“質量”,而去產能正是企業轉型、提質的必經之路。就整個行業來說,做好新舊動能轉換、提高供給質量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鋼鐵行業要大力推廣GB/T1499.2-2018鋼材新質量標準,同時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陜鋼集團將始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實施鐵前系統貫標提效,加強生產工藝標準體系建設,提升技術指標,積極開展省內、西部區域和全行業3個層次的對標挖潛;積極優化產品結構,做專、做優、做精建筑鋼材產品,實現從合格制造向優質制造、卓越制造的轉變,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體系。

張天福:深入推進去產能工作,政府、行業應在小高爐、小轉爐、小燒結等裝備落后的企業整改方面繼續發力。

王永勝: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鋼鐵產業發展必須擺脫過去發展的老套路,緊緊抓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全面轉變思維方式、創新發展模式,著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下功夫。全行業一定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凝心聚力、達成共識,堅定不移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堅持創新驅動、轉型轉產,要通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進傳統產業結構優化,全面提高產品質量,不斷培育新的增長點,真正實現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讓“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質造”,全力推動我國由“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邁進。

2.隨著利潤回升,最近一些企業開始有了新增產能的沖動,新上鋼鐵冶煉項目的意愿非常強烈。僅2017年第四季度,就發現了至少8起企圖恢復“地條鋼”生產的案例,這說明完全覆滅“地條鋼”的壓力仍然不小。您認為在嚴控新增產能、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方面,今年應該怎么做?

張天福:在嚴控新增產能方面,鋼鐵企業通過產能置換新上項目時,政府應組織行業專家對其新上高爐、轉爐等設備進行核查、驗證,看其新上設備與產能置換指標是否匹配,嚴查“批小建大”等弄虛作假行為;對于企業來說,在裝備升級時一定要嚴格遵循減量置換的原則。在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方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強化地方政府的監管、考核,同時設立舉報電話,出臺獎勵機制,讓全社會來監督。

王永勝:近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鋼材價格觸底回升,行業效益明顯好轉。面對大好的市場行情,“地條鋼”猶如打不死的“小強”,又有卷土重來的架勢。今年,我們全行業一定要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堅決擁護和全力支持國家去產能、全面取締“地條鋼”的政策,在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邁上中高端的同時,全力協助配合各級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監管、排查和管控工作,時刻繃緊防控“地條鋼”反彈這根弦,以釘釘子的精神,全力以赴打贏取締“地條鋼”這場攻堅戰和持久戰,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維護好行業規范和市場秩序。

 

 

楊海峰:“地條鋼”的出清,從根本上扭轉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但隨著市場形勢的好轉,加之“地條鋼”生產工藝簡單、隱蔽性強、利潤空間大,一些地區出現了頂風作案的趨勢。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一要繼續保持高壓嚴管態勢,建立健全防范“地條鋼”生產長效機制,采取有獎舉報、責任包片等措施,廣泛動員社會監督力量,對涉嫌違法制售“地條鋼”的行為,加大查處和問責力度,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二要抓住防范關鍵點,通過用電監測、環保監控、輿情跟蹤、廢鋼監管等措施,從根本上杜絕違法企業生產;三要將打擊“地條鋼”納入法治化軌道,進一步提高違紀違法成本。

 

3.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優化產業結構,是化解過剩產能的一個有效手段。2017年,鋼鐵行業出現了一些兼并重組的成功案例,如沙鋼重組東北特鋼等。您認為,2018年,鋼鐵行業在推動兼并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方面將取得哪些重要進展?

 

 

楊海峰:2016年7月份,國家發改委曾透露,為實現行業結構調整和去產能目標,我國將通過兼并重組,形成一批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也明確將減量化兼并重組作為化解過剩產能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成效而言,寶鋼集團與武鋼集團的重組拉開了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浪潮的帷幕,減量化兼并重組與提高產業集中度將成為鋼鐵行業今后一段時期的主旋律。

我認為,2018年,鋼鐵行業在兼并重組方面將出現以下幾個趨勢。一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十三五”規劃的產業集中度指標(2020年鋼鐵行業前10家企業產量占比60%)壓力下,地方政府會主動推動企業進行兼并重組,掀起行政化兼并重組浪潮。二是將出現由行業龍頭主導的兼并重組,或將形成強強聯手、強弱并購、跨區域的體量巨頭。三是產業協同,即產業鏈縱向整合、橫向連接的企業兼并重組會對未來企業提升供銷集中度和話語權、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走高端化發展路線產生極強的吸引力,可能會成為重組的重點發展方向。

張天福:只有推動有效的兼并重組,才能精準化解過剩產能,也才能使行業擺脫無序競爭和惡性循環,從而使資源得到優勢互補和充分利用。2018年,鋼鐵行業在推動兼并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方面,要重點向環保不達標、能耗過大、產能較小、效益低下的鋼鐵企業傾斜,通過減量置換、裝備升級,達到使企業利潤增加的效果。

(本報實習記者丁衛國,通訊員李志山、李長慶對本版文章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