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協單位的基礎管理薄弱,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安全意識差。”這是外協監管單位管理人員的普遍反映。目前,陜鋼集團龍鋼公司內部有外協單位140余家,外協人員將近5900余人。為徹底改變這種現狀,陜鋼集團龍鋼公司按照“一家人共事、一體化管理要求,主動監管、常態指導,持續開展外協安全管理專項治理工作,推動帶動外協單位與龍鋼同發展、共進步。
“責”字托底,夯實各級安全管理責任。公司堅持“誰簽合同誰負責”“屬地管理””“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等原則相結合,建章立制,從制度上明確各職能部門、簽約單位及屬地管理單位的管轄范圍以及安全管理協議的簽訂歸口,并按照安全管理協議內容落實管理職責。同時按照各外協單位的業務屬性及業務關聯緊密程度,將外協單位分為勞務承包、生產維修、基建施工、車輛運輸等四種類型,針對不同類型的外協單位,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做到“把脈問診、對癥下藥”。
“防”字當頭,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要求所有參與公司生產經營等各個環節的外來單位,相關部門必須對其安全資質、資格及安全生產條件進行嚴格審核;進入作業現場時,屬地管理單位要結合相關方所從事本單位作業活動風險對其進行安全告知,并做好安全交底,涉及動火動土、受限空間、煤氣作業等危險作業手續由簽約單位牽頭辦理,同時,簽約單位和屬地管理單位做好日常監督檢查,掌握現場動態管控,制定相應安全防范措施,對存在問題及時督促糾正,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固”字為本,建立常態化的管理機制。公司要求各歸口管理單位不斷完善外協單位管理辦法及考核細則,堅持從班組、作業區、安環科分級檢查,內容包含隱患整改、標準化作業、人的不安全行為、勞保配發、安全教育等,形成檢查記錄。同時要求每月組織對外協單位進行一次綜合考評、排名,月底向安全管理部匯總考核結果。另外,每月由主體責任單位組織召開外協安全生產工作會議,通報存在問題,并要求末尾單位進行大會述職,認真分析存在問題并制定整改措施,做到“固本培元,抓出成效”。(薛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