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是共產黨人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經過長期革命斗爭實踐培育,在延安時期形成的、體現黨的性質宗旨和群體精神風貌的道德情操和優良作風。龍鋼集團非鋼產業發展到了關鍵節點,為動員全集團干部職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破解難題,進一步增強新形勢下集團公司實現非鋼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實現非鋼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障,集團微信公眾號開設專欄、專題宣傳報道“弘揚延安精神 我為非鋼貢獻”大討論活動進展、亮點和經驗,刊發各級班子、中層干部、一線職工的研討發言,請大家持續關注。
延安精神是中華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形成的。其實質內容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奉獻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延安精神滋養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始終是凝聚人心、戰勝困難、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集團公司非鋼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弘揚延安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
弘揚延安精神,做實做優做強非鋼產業,一要堅定非鋼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二要堅持“黨建引航、班子引領、干部走在前列”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關鍵少數作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依靠員工辦企業,充分發揮員工在企業改革發展中的聰明才智。三要認真學習和落實集團公司三會精神,堅持以目標為導向、以問題為導向、以結果為導向,以“強管理、穩主業、拓市場、培產業”方針為統攬,苦干實干、久久為功,進一步優化經營管理、深化企業改革,培育產業項目,深入開展對標挖潛,降本增效,奮力實現目標任務。四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穩定基礎業務、發展戰略業務、開拓探索性業務為原則,加快轉型發展,加快產業布局,抓緊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動項目實施,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五要圍繞“六穩”“六保”要求,積極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把非鋼產業做實、做優、做強,實現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近期,全省上下都在深入學習延安精神,這也再次表明延安精神具有超時空的恒久價值,不僅在革命年代激勵人心、砥礪壯志,也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滋養初心、錘煉黨性。
結合延安精神的本質特征之一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談一點感受。紅軍長征到達延安,既是終點,也是起點,從一路被國民黨圍追堵截、岌岌可危,到延安扎根13年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指揮抗戰勝利、解放全國,最終成為新中國執政黨,坎坷曲折的發展經歷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詩篇。再回首龍鋼集團發展,從兩下三上重組改制,到撐起陜西最大鋼鐵集團,從中體現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具體寫照。但同時,也不可否認自身存在的不足,產業萎縮、發展動能不足、效益點不突出、作風不硬、士氣不振,漸漸被遺忘。這兩年,在集團新班子帶領下,“強管理、穩主業、拓市場、培產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現扭虧經營,非鋼產業發展已納入陜鋼集團戰略規劃,支持力度越來越大。我們要思想再解放一些,站位再高一些,執行力再強一些,改革創新步子再大一些、快一些,抓住集團非鋼產業發展機遇,依托主業,但不依賴主業,對標學習“石普方、建南三”經驗,踐行“黨建領航、班子引領,干部走在前列”工作機制,以市場為導向,聚焦科技、環保、節能、循環經濟、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時代前沿產業,發揮投資集團戰略作用,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構建生態鏈,借船出海、借雞生蛋,強強聯手,打造行業一流的非鋼產業集群。